圖、文轉自安那琪的文字烏托邦2.0
作者:安那琪
2017年1月21日,特朗普(Donald Trump) 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總統後第一天,就迎來了美國自反越戰運動以來規模最大的群眾示威,標志著“特朗普時代”的美國將抗爭不斷。首先發難的是美國以及全球各地的女性,抗議患有厭女症的特朗普正式出任美國總統。
特朗普於2016年11月8日的總統大選中,擊敗當時華盛頓建制精英力捧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莉,當上了美國第45任總統。由於美國總統選舉制度的過時設計,盡管特朗普只獲得6298萬張民選得票(占得票率45.95%) ,比其對手希拉莉的6584萬張票還要少了近290萬票,但是特朗普卻以贏得304張選舉人票,擊敗僅取得227張選舉人票的希拉莉。自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的消息傳開後,美國多個城市湧現反特朗普的示威浪潮。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為煽動民粹情緒而發表的種族主義、父權主義、排外、恐伊斯蘭症及厭女症言論,引起了社會普遍的不滿。為了向新總統表達強烈不滿的信息,美國民間團體發動了“女性向華盛頓進軍”(Women’s March on Washington)抗議行動。成千上萬男男女女的民眾於這天走上街頭,表達了他們對特朗普的厭女症言論極度不滿,為前景不定的特朗普執政時代掀開序幕。
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後的第一個重大“政績”,也許就是成功促成美國人民大團結去反對特朗普領導的美國政府,成為史上首個一上台就迎來如此空前大規模示威浪潮的美國總統。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逾50萬人參加了反特朗普游行集會,是之前一天參與特朗普就職禮公眾人數的兩倍。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估計有至少75人上街游行,是示威群眾規模最大的城市。加州的舊金山及奧克蘭,都有10萬人上街。在特朗普的老巢——紐約市,示威人數有至少40萬。在伊利諾伊州的芝加哥,估計示威人數多達25萬。在麻薩諸塞州的波士頓,有17.5萬人上街;華盛頓州的西雅圖也有17.5萬人上街;俄勒岡州的波特蘭有10萬上街;明尼蘇達州首府聖保羅的示威人數是9萬;威斯康辛州首府麥迪遜的上街人數為7.5萬;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則有6萬人上街游行。美國全部50個州都有規模大小不一的反特朗普示威活動。
在美國境外,也有不少反特朗普的示威行動。位於美國南邊的鄰國——墨西哥,共有20個城市舉行了反特朗普示威活動。在美國北邊的鄰國——加拿大,則有多達29場反特朗普游行集會。倫敦、巴黎、東京、悉尼、墨爾本、日內瓦、首爾、阿姆斯特丹、羅馬、都柏林、法蘭克福、哥本哈根、維也納、布魯塞爾、奈洛比等世界多國主要城市,都有示威群眾上街表達對特朗普的抗議。
反特朗普的示威活動將陸續而來,反映著美國資本主義正繼續走向衰敗及社會動蕩的道路。社會矛盾及社會抗爭將持續不斷。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靠發表民粹煽動的言論,而博取到不少因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而失去就業保障的美國中下階層白人的支持。特朗普在總統就職禮上繼續讓民粹煽動發酵,鼓吹美國人優先,敲響極右翼政治勢力的戰鼓。極右翼政治勢力的膨脹,是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副產品之一。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肆虐三十多年,造成了全球範圍貧富懸殊的惡化,中產階級和底層人民的就業和生活愈來愈沒有保障。世界各國政府在經濟危機爆發之際實行更多劫貧濟富的政策(如出手拯救瀕臨破產的大銀行企業、實施緊縮措施等),加劇了社會的不平等。普羅群眾的生活每況愈下,觸發了世界各地反抗資本建制的抗爭,但極右翼勢力也趁機崛起。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正是極右翼民粹政治勢力在全球範圍膨脹的重大指標。
極右翼政治對當前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危機所提出的“替代選擇”,是一種自私自利、排斥非我族類、分化人民、拒絕團結互助的替代選擇,目的旨在拯救本國大資本集團的利益,就如同1930年代的法西斯主義的崛起那樣。這樣的“替代選擇”,將給全球人類帶來災難性的禍害。因此,我們當前的重大任務,是繼續建設左翼的替代選擇。左翼的替代選擇,是普羅人民守望相助、由下而上反抗資本主義統治霸權、實現社會經濟民主化的替代選擇,這是過去兩百年來工人階級抗爭運動傳統的延續,也是我們追求人類自我解放的新想像。
以下是各地反特朗普示威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