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營為發展中國家帶來危險債務——世界銀行是時候要採取行動了

作者:María José RomeroMathieu Vervynckt英文原文請按我

 

譯者:全球化監察

多年來,政府和金融機構一直推動以公私合營(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PPs)的模式來進行公共事業的發展和融資,例如道路、學校和醫院等發展項目。

而世界銀行(簡稱「世銀」)則是此發展趨勢背後的推手,並向各地政府就如何建構公私合營模式而提供意見。但它卻忽視了公民社會運動者對公私合營項目的擔憂——可能導致危險的隱形債務。

歐洲債務與發展網絡(The European Network on Debt and Development)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75個非政府組織和工會表示,除非該危險問題得到解決,否則他們將不會參加世銀關於公私合營的公共諮詢會。

什麼是PPPs

PPPs,即公私合營,指的是由私營部門來取代政府作為傳統公共服務的融資者以及/或者提供者的協議。在很多的發達國家中,PPPs 已經不是什麼新的經營模式,並經常遭受批評。而在過去的十年間,PPPs在發展中國家則有飆升的趨勢。

世銀的數據顯示,PPPs的投資金額在過去不到十年間錄得高及六倍的增長,從2004年的244億美元到2012年的1,440億美元。儘管最近投資下降,但現在似乎又有上升的跡象了,2015年的PPPs投資總額就達到了1,202億美元。

PPPs的支持者認為,在基礎建設方面,私營機構可以提供高質量的投資,並可以降低政府預先籌集資金的需要。然而,經驗和證據顯示,PPPs對公共財政往往是昂貴和高風險的。

那麼,為什麼有國家會選擇這種方式,而不是傳統的國營模式呢?歐洲債務與發展網絡的研究表明,政府並不是因為效率的因素。根據會計的準則,國家資產負債表並不需要列明未來的成本以及或有負債,也就是說項目的真正成本被隱藏了起來。

這對許多政府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因為他們可以規避法定的預算限制,不必考慮數百萬元大項目的中長期影響,而仍然可以提供基本的服務。

PPP模式的公用事業出問題的時候

這些PPPs項目的財政影響可以是很巨大的。PPPs已經在一些國家例如萊索托、加納、坦桑尼亞等發展中國家,甚至一些發達國家如葡萄牙和匈牙利留下持久而昂貴的爛攤子。

根據樂施會的資料,萊索托的一家由世銀支持的PPP醫院,因協議給予私營機構高達25%的回報率,最終吞併了該國醫療保健預算的一半。

歐洲委員會警告:當一個項目被置於資產負債表外,PPPs創造的「可負擔能力錯覺」往往被加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專家也發現,「從中長期來看,政府最終往往要承擔高過預期的財政成本和風險。」

世銀在推動PPPs的角色

現時,世銀以穩定的速度編制有關PPPs的報告和指南,並繼續為PPP項目提供意見和支持。

一些銀行的內部審查也亮起了紅旗。銀行的獨立評估小組評估了該機構對PPPs的支持,並在2014年的報告中指出,PPPs所帶來的隱性債務在項目層面「很少得到充分量化」,而且「很少針對如何管理PPPs的財政影響而提供建議。」獨立評估小組表明,由PPPs引發的政府債務是「相當大」的,而事實也往往是這樣。

歐洲債務與發展網絡和很多其他的民間組織對世銀發表的幾份報告都做出了回應,呼籲各部門應正視這些PPPs背後用以隱藏真正成本的危險動機,但世銀對這些呼籲基本上視若無睹。

世銀最新的報告——也就是導致我們抵制世銀和PPPs的報告——是關於PPP合同條款的。同樣的,世銀未能明確解釋如何估算PPPs項目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世銀沒有表明,如果合作國家決定不在賬本上顯示未來成本和負債,它是否會支持該項目。鑑於世銀的發展任務是致力消除貧困和促進繁榮共享,如果未能解決PPPs的失敗之處則是自打耳光。

世銀應明確要求各國,只有當資產負債表會清楚列明PPP項目的成本和負債,並正式記錄為政府債務,各國才應該選擇PPPs。否則,私營公司將掠奪所有的利益;而當成本上漲時,公眾將會成為受害者,政府最終也要為其買單。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