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莎.盧森堡逝世百周年祭

f59_1341

2019年1月是德國左翼革命家羅莎.盧森堡(Rosa Luxemburg)逝世一百周年。羅莎.盧森堡將其一生奉獻予國際勞動人民的解放事業,也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激進思想遺產。

從波蘭到德國

羅莎.盧森堡於1871年3月5日出生在波蘭東南部的紮莫希奇。當時的波蘭仍被沙皇俄國所占領。羅莎.盧森堡在她十五歲時就加入波蘭的第一個社會主義政黨——“無產階級黨”,參與組織工人罷工,但這個左翼政黨很快就被沙俄政府取締並解散。

為了躲避拘捕,羅莎.盧森堡於1889年逃亡到瑞士。羅莎.盧森堡入讀蘇黎世大學,修讀哲學、歷史、政治、經濟及數學。羅莎.盧森堡的博士論文《論波蘭工業發展》,於1897年在蘇黎世大學發表。在瑞士期間,羅莎.盧森堡開始投身在國際馬克思主義政治活動中。

羅莎.盧森堡於1893年聯合萊昂.約基希斯(Leo Jogiches)和尤裏安•馬爾赫列夫斯基(Julian Baltazar Marchlewski)等馬克思主義革命者成立波蘭王國社會民主黨(Socjaldemokracja Królestwa Polskiego,縮寫SDKP),並出版報刊《工人事業報》(Sprawa Robotnicza),反對當時波蘭社會黨的民族主義政策。波蘭王國社會民主黨於1899年跟立陶宛工人聯盟合並成為“波蘭立陶宛王國社會民主黨”(Socjaldemokracja Królestwa Polskiego i Litwy,縮寫SDKPiL)。羅莎.盧森堡為首的波蘭社會民主黨人相信只有通過德國、奧地利及俄國的社會主義革命,才有可能實現波蘭的獨立。羅莎.盧森堡認為只專註民族自決會削弱國際社會主義運動,並將協助強化資產階級對新興獨立民族國家的統治。她強調反抗資本主義的國際主義鬥爭才是重點,不能僅僅專註在爭取波蘭獨立的民族自決。羅莎.盧森堡曾在“民族問題”上跟大力支持民族自決的列寧等俄國革命家有過激烈的辯論。

羅莎.盧森堡於1898年跟德國人古斯塔夫.呂貝克(Gustav Lübeck)結婚,取得德國國籍並移居柏林。羅莎.盧森堡後來加入德國社會民主黨(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縮寫SPD),成為活躍於該黨的重要左翼政治理論家。主張社會主義革命的羅莎.盧森堡,跟當時提倡改良主義理論的愛德華.伯恩斯坦(Eduard Bernstein)在德國社民黨內分庭抗禮。

羅莎.盧森堡曾發表《社會改良還是革命?》一文,重點駁斥伯恩斯坦的改良主義主張。羅莎.盧森堡認為,盡管工會、改良主義政黨及社會民主的擴張對發展工人階級意識相當重要,但是並不足以打造一個社會主義社會。羅莎.盧森堡從唯物史觀出發,論證資本主義在經濟上的不穩定,並且最終會崩潰。羅莎.盧森堡強調,必須進行革命去將資本主義轉型為社會主義。

羅莎.盧森堡曾在柏林的社民黨黨校執教。羅莎.盧森堡在活躍於社民黨婦女組織時跟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結成密友。羅莎.盧森堡也跟社民黨內強烈反對軍國主義的卡爾. 李卜克內西(Karl Liebknecht)緊密合作。

堅決反戰

羅莎.盧森堡一直都堅定地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帝國主義戰爭的威脅於二十世紀初迫在眉睫。羅莎.盧森堡自1900年開始就通過她在報章上的文章,強烈批評當時德國的軍事主義及帝國主義。羅莎.盧森堡主張展開大罷工,以聯合工人階級的力量,制止戰爭的爆發。不過,羅莎.盧森堡所提出的反戰主張並不被德國社民黨主流領導所重視。

x5aepvaavjejjfdcjp65otwwvq (1)

羅莎.盧森堡於1907年在斯圖加特舉行的第二國際代表大會上提出動議,要求全歐洲的工人政黨應聯合起來制止戰爭,該動議獲得大會通過。羅莎.盧森堡於1912年代表德國社民黨出席歐洲社會主義者大會,她在會上聯合法國社會黨人尚.饒勒斯(Jean Jaurès)一起主張歐洲工人應該在戰爭爆發時組織總罷工。羅莎.盧森堡於1913年發出呼籲:“如果他們認為我們會舉起武器跟法國及其他國家的弟兄們自相殘殺,那麽我們必須高呼‘我們絕不這樣做!’。”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爆發後,德國和法國的社會民主派改良主義陣營正式向帝國主義投懷送抱,紛紛支持本國統治階級所發動的帝國主義戰爭,完全背棄了工人階級運動的國際主義精神。德國社民黨支持德意志帝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該黨議員在德國國會上投下同意資助戰爭的議案,跟帝國政府“和解”,並答應不會在戰爭期間組織任何工人罷工!

堅持反戰的羅莎.盧森堡聯合卡爾.李卜克內西、克拉拉.蔡特金、弗蘭茨.梅林(Franz Mehring)等人於1914年1月成立名為“國際”(Die Internationale)的政治組。這個組織後來改組成為“斯巴達克同盟” (Spartakusbund)。

羅莎.盧森堡與她的戰友出版並分發反戰傳單,斥責德國社民黨擁護戰爭的立場。羅莎.盧森堡和卡爾.李卜克內西因呼籲德國工人展開反戰罷工而於1916年遭到德國政府拘捕。羅莎.盧森堡一直被囚禁到1918年11月8日,也就是爆發德國十一月革命的時候。

德國革命及左翼革命家殉難

1918年11月3日爆發的基爾港水手起義,為德國十一月革命掀開序幕,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二世於1918年11月9日 被迫退位,德意志帝國宣告滅亡,德國於1918年11月11日宣布無條件投降而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羅莎.盧森堡也因德國革命而重獲自由。羅莎.盧森堡一出獄就跟卡爾.李卜克內西重組斯巴達克同盟,並創辦《紅旗》(Die Rote Fahne)政治刊物,呼籲釋放所有政治犯及廢除死刑。

斯巴達克同盟曾加入於1917年成立的持反戰立場的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Unabhängige 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縮寫USPD)。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後,獨立社民黨跟弗裏德裏希.艾伯特(Friedrich Ebert)領導的社民黨合流。羅莎.盧森堡領導的斯巴達克派,不再對社民黨和獨立社民黨抱有任何希望,而於1918年12月退出獨立社民黨,另組德國共產黨(Kommunis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縮寫KPD)。

德國十一月革命後,獨立社民黨和社民黨的大部分成員都支持十一月革命中成立的工人及士兵議會,但是意圖維持資產階級統治秩序並懼怕革命的社民黨領導人擔心,這些工人議會會像俄國的蘇維埃那樣最終奪取政權,而極力壓制革命力量的擴張。

斯巴達克同盟聯合“德國國際共產主義者”組織,組建德國共產黨,於1918年12月30日至1919年1月1日在柏林召開建黨大會。羅莎.盧森堡負責起草了德國共產黨的綱領。羅莎.盧森堡認為,如果沒有大多數人民的強力支持,共產黨人將無法奪權。羅莎.盧森堡也主張德共應該參加“工人與士兵議會全國大會”所計劃的全國大選,但是她的主張無法獲得多數德共黨人支持。當時德共黨內大多數成員仍然期望通過持續在工廠的政治鼓動及街頭動員的壓力去奪取政權。

1919年1月,德國爆發第二股革命浪潮。盡管這場短暫的革命浪潮被稱為“斯巴達克起義”,但並不是由羅莎.盧森堡等人領導的斯巴達克同盟所發動,而是工人自發展開的革命鬥爭。羅莎.盧森堡並不認同卡爾.李卜克內西所主張的暴力奪權行動,因為她認為當時的革命時機並不成熟,而且革命力量不夠強大,但是她所主持的《紅旗》還是支持工人占領資產階級自由派的報社。

一月起義爆發後,當時掌控魏瑪政權的社民黨領袖弗裏德裏希.艾伯特,命令右翼半軍事組織——“自由軍團””(Freikorps),以殘酷手段鎮壓左翼革命者。羅莎.盧森堡和李卜克內西於1919年1月15日在柏林被自由軍團拘捕,遭受酷刑折磨後被殺害。羅莎.盧森堡的屍體被丟棄在蘭德韋爾運河。

當時另一位跟羅莎.盧森堡和李卜克內西一起被逮捕的共產黨人威廉.皮克(Wilhelm Pieck),成功逃脫而避過死劫。威廉.皮克於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逃離德國,於1945年返回德國,並於1949年民主德國(東德)成立時擔任該國第一任總統。

羅莎.盧森堡的戰友兼多年情人——萊昂.約基希斯,於1919年3月在柏林調查羅莎.盧森堡和李卜克內西之死時,也遭到右翼半軍事組織所殺害。

二十世紀初德國左翼革命的挫敗,以及羅莎.盧森堡等革命家的遇害,不只讓十月革命後的俄國從此被孤立,也讓極右翼的納粹主義有機會於日後在德國通暢無阻地崛起並肆虐全歐洲。

luxemburg4_75508a_with_zetkin-b羅莎.盧森堡(右)與克拉拉.蔡特金

羅莎.盧森堡留給後人豐富的革命思想遺產

盡管羅莎.盧森堡因反革命勢力的肆虐而殉難,但是她卻給世人留下了豐富的激進左翼理論和實踐的遺產。羅莎.盧森堡在社會主義戰略、群眾自發性和組織之間的辯證關系、社會主義民主、資本積累、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對列寧主義批判等問題上,都有著獨到且深刻的見解。

群眾自發性和組織之間辯證關系的問題上,羅莎.盧森堡認為群眾的自發性和革命組織兩者不可切割。自發性和組織並不是兩種互不相關且完全不同的活動,而是一個政治過程中的不同時刻所出現的狀態,兩者並存且相互依附。沒有組織,革命的自發性不會存在或持久;而沒有了群眾的自發性,革命組織不會進一步發展。羅莎.盧森堡強調群眾自發性時,並沒有忽視組織的重要性。羅莎.盧森堡將群眾的自發性視為推動革命的重要動力。

羅莎.盧森堡堅信持民主與革命的必要性。羅莎.盧森堡堅持認為,人們必須能夠反對或批評他們的領導,以避免出現極權的社會。羅莎.盧森堡也強調革命政黨的重要性,以及工人階級在革命鬥爭中的領導作用。

羅莎.盧森堡的民主理念,跟馬克思的想法非常接近,那就是工人階級的解放必須由工人階級自身實現。羅莎.盧森堡因此非常重視社會主義民主。羅莎.盧森堡批評列寧關於革命先鋒黨的理論,強調社會主義民主的原則,主張黨內民主,以及保障持不同意見者的自由。盡管羅莎.盧森堡支持十月革命,但是她批評布爾什維克在俄國革命中的一些不民主傾向,為革命可能朝向墮落發出了中肯的預警。

羅莎.盧森堡將其一生奉獻予民主與工人階級解放的事業中。羅莎.盧森堡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和原則,並將其運用在分析問題及提出政治主張上。羅莎.盧森堡對改良主義和革命、群眾運動和革命領導、專政和民主等問題上的分析,都是其巧妙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思想的體現。

羅莎.盧森堡拒絕教條化的思想,認為不應教條式地引用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但也不應為了純粹凸顯自身的思想自由而跟馬克思主義思想切割。

百年過去,資本主義以不同的面貌繼續在世上肆虐,但世界各地的反抗也不曾間斷。羅莎.盧森堡的理論與實踐遺產,將繼續成為啟迪人們為實現真正社會解放而前仆後繼思想泉源。

tumblr_nt8tp7qwjp1sua6ivo1_400

羅莎.盧森堡重要著作一覽:
社會改良還是革命? (1898-1899年)
法國的社會主義危機(1901年)
俄國社會民主黨的組織問題(1904年)
《群眾罷工、黨和工會》(1906年) — 關於群眾罷工的重要文獻
《民族問題與自治》(1908年) — 盧森堡關於民族自決的意見
《理論和實踐》(1910年)
《尤尼烏斯提綱草案》(1916年)– 社會民主主義的危機及斯巴達克同盟的理論基礎
《論俄國革命》(1918年)
《斯巴達克聯盟想要什麽》(1918年)

rosa_luxemburg - copy

“每一次真正偉大的階級鬥爭都必須以最廣大的群眾的支持與參加作基礎,而一種階級鬥爭的戰略,如果不是指望有最廣大的群眾參加鬥爭,而是只適用於無產階級中象駐紮在兵營裏的那一小部分人所搞的漂亮行軍,那麽它在事先就已註定要遭到可悲的失敗。” ——羅莎.盧森堡《群眾罷工、黨和工會》

“自發性因素在俄國的群眾罷工中之所以起著如此主要的作用,並不是因為俄國無產階級是“未經訓練的”,而是因為革命不是靠訓導可以學會的。“——羅莎.盧森堡《群眾罷工、黨和工會》

“社會民主黨無非是意識到鬥爭的歷史後果的現代無產階級階級鬥爭的體現。實際上它的真正領袖是群眾自己,當然這是要從黨的發展過程中辯證地加以理解的。社會民主黨越是發展、成長、壯大,覺悟的工人群眾就越是與日俱增地把自己的命運,自己的整個運動的領導和確定路線的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從整體上說社會民主黨只是無產階級運動有覺悟的先鋒隊,用《共產黨宣言》的話來說,它在鬥爭的各個時刻代表解放的永久性利益,並且與工人階級的各種局部的集團利益相反,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因此在社會民主黨內,它的領袖越是明確地和自覺地使自己成為有覺悟的進行鬥爭的群眾的意志和意向的代言人,成為階級運動客觀規律的體現者,他們就越有力量越有威信。”—— 羅莎.盧森堡《德國工人階級的政治領袖》

“如果無產階級取得了政權,它應當創造社會主義民主制去代替資產階級民主制,而不是取消一切民主制,這是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但是社會主義民主制並不是在樂土中才開始的,那時社會主義經濟的基礎已經創造出來,社會主義民主制將作為現成的聖誕節禮物送給曾在這一期間忠實支持了一小撮社會主義獨裁者的恭順的人民。社會主義民主制是與廢除階級統治和建設社會主義同時開始的。它在社會主義政黨奪取政權的那一時刻就開始了。”——羅莎.盧森堡 《論俄國革命》

“社會主義的整個道路上——僅就革命鬥爭而言,鋪滿了純粹的失敗。…… 我們從歷次‘失敗’中吸取歷史經驗、知識、力量、理想主義,要是沒有這些失敗,我們今天會停留在什麽地方?……今天我們正是立足於我們必不可少的那些失敗之上的,每次失敗都是我們的力量和目標明確性的一個部分。”—— 羅莎.盧森堡《柏林秩序井然》

rosa_luxemburg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