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福利七大迷思

原文轉自左翼21

福利養懶人?福利會令政府爆煲?當討論到應否增加福利時,右翼往往以各種因由反對,而近年急速冒起的排外民粹思潮亦十分強調福利會吸引新移民來港,令香港沉淪。然而,這些言論是事實還是只是右翼以抹黑福利來挑動民粹以達致他們的目的?是次《拆解福利七大迷思》系列將解答大眾對福利的七個迷思,拆解右翼對福利的抹黑。

迷思1:福利增加就會令政府財政爆煲?

15272055_10154049807576129_4453791020706064726_o.jpg

福利開支龐大,隨時搞到政府庫房爆煲,孭一身債?
很簡單,假如我們需要增加福利開支,加稅便可以。
香港現時的稅收和政府開支均屬世界極低水平。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和傳統基金會的資料,香港政府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之低,全球排名15/183;而根據世界銀行資料,香港總稅率(即稅收佔總商業收益百分比)則在全球排名25/189。雖然有基本法108條實施低稅政策的規定,香港仍有不少空間增加稅收。即使稅收增加三成,香港的總稅率仍會低於全球75%以上的國家。
加上香港現時已有大量財政盈餘,可見香港絕對有充分的空間改善福利,而不致於引起財政問題。

 

迷思2:搞福利就會令財團撤資?

15304503_10154049807526129_396812805930913673_o.jpg
現時香港的利得稅率是全球最低的地方,只有16.5%,而鄰近的競爭對手中最接近香港的地方亦只有新加坡(17%)。但是,不要忘記新加坡的僱主需為僱員供中央公積金(CPF),供款額為僱員月薪的20%,而香港的僱主只需為僱員供強積金(MPF),而供款額亦只是僱員月薪的5%。另外,新加坡有7%的銷售稅而香港是沒有的。再者,對投資者來說,香港的租金,法治等的因素比起稅率更影響他們的投資意欲。
若果說加稅就會令人撤資的話,西方的先進資本主義國家不就一早已經亡國了嗎?他們的稅率普遍為30%至40%不等,哪為什麼沒有出現大批的徹資逃亡潮?所以即使香港加稅亦不會出現徹資潮的。
最後,希望大家反思一點,為什麼香港要靠「簡單低稅制」和剝削勞工等劣策去跟其他地區「鬥平鬥賤」來吸引投資,而不是靠全面的社會福利和社會投資去培育人才,以優良的社會環境及人才去吸引投資呢?

 

迷思3:福利就係搞共產主義?

15289054_10154049807521129_1352937635936833114_o.jpg
相信自由市場的人可能會認為,市場競爭可以達至最有效率的分配,令不論賣買雙方乃至整體社會都能達至效率最大化。但愈少福利是否就愈能達到所謂效率?
以教育產業為例,不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乃至香港也會視教育福利為一種社會投資,免費教育或學費補助目的是提高整體教育水平,進而提高生產力。因此對部分資本主義信徒而言,效率與福利也不是互相排斥。
再者,資本主義講所謂的機會平等,如果沒有公共教育這類福利,試問如何令出身貧寒之人能有較公平的競爭機會呢?


另外,將福利與搞共產劃上等號,要不是曲解了共產的意思,就是將社會福利進行無限推展。共產主義的核心思想包括生產資料的共有化和廢除私有產權;福利則是透過再分配的方式分配資源。共產的價值基礎可以是在於勞動成果歸勞動者所有;福利卻是以自由主義的人權思想為基礎保障一些基本權利。兩者於處理資源分配的手段、思維有本質上的不同。


如果將福利主義、共產主義置於自由市場劃分的光譜之上,增加福利無疑是推向偏近共產的一方。但若因此邏輯成立,則很多現有政策同樣可以推至極致,比如商品說明條例這類措施也同樣能推導至行共產主義的荒謬結論。

 

迷思4:福利只係麻醉工人,永續資本主義運作?

15195821_10154049807556129_7733812892715036884_o.jpg
福利是鞏固資本主義的手段,沒有解決根本的階級矛盾?
一直以來都有一些左翼認為福利是「小修小補」,只是統治階級用來「緩和階級矛盾」,「削弱群眾抗爭意識」的手段,卻沒有攻擊資產階級本身,因而輕視甚至敵視福利政策。
從歷史上看,這些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例如一直有一種說法認為北歐之所以會演變為福利國家是為了應付國內日益激烈的工人運動,以防受鄰近的蘇聯影響而變成共產主義國家。
即使不考慮歷史故事,這些說法在某些情況下是成立的,有些則不然,不能抽象地一概而論。舉兩個香港的例子來說。一. 即使以「小修小補」來說,每程2元的長者乘車優惠也是差無可差的福利,由政府付錢給私營企業令長者只需付2元,實際上距離將公共交通公營化越來越遠,令大企業更加穩穩袋錢。二. 其實全民退保也是「小修小補」,每月3000元哪裡夠用,將全港市民的退休金拿去投資更加助長金融化,但退休保障直接解決市民其中一種最恐懼的問題——老來無錢,反而是令打工仔鬆了綁,減少因擔心沒有儲蓄養老而不去抗爭的困難。
清楚福利無法解決剝削和利潤最大化等問題是重要的,但抽空的「小修小補論」忽略了社會改變的過程,無法應對人當下的需要。用這種邏輯,爭取集體談判權、立法反性傾向歧視、增建公屋等全都不應做,很明顯是荒謬的。可惜的是,正正是有這樣的一群「左翼」,忽視解決當下問題,只幻想有一天受盡欺凌的工人會忽然發起總罷工推翻資本主義,其實跟某些本土派建議人投票給民建聯的「焦土政策」異曲同工。

 

迷思5:福利會引新移民來港?

15235896_10154049807696129_8949678976038553430_o.jpg
老老實實,福利金額的多少不會是新移民來港的主要原因。新移民來港,更有可能是因為家庭團聚,以及覺得香港在教育和社會環境等各方面較內地好。而事實上,以中國城鎮居民來說,調整物價後計算,其享有的福利不論在金額或範疇上(包括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工傷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都不會少於在香港所得到的,而他們在中國的居所幾乎肯定大於在港有可能租到的單位。單純因垂涎香港的福利而來港,看來不太合理。
事實上,福利會引新移民來港這種想法,同時擊中了「反福利」和「歧視新移民」的兩種流行心態,然而這種說法鮮有受到認真檢視。這也是內容農場虛假新移民拿綜援報導必會得到高收視率的原因。

 

迷思6:福利會令人變懶?

15259233_10154049807706129_6660508384033915352_o.jpg
大多數政府的福利只是對個人或家庭生存所需的最低限度提供幫助,並不能證明長遠會使人只是為了生存而放棄追求更好的生活。

以香港為例:
一名單身健全的成年人申請綜援,所獲得的金額只是每月2,355元,同時亦可獲得每月不高於1,535元的租金津貼。然而現時本港的劏房租金平均每月已高達2000元。當綜援金額連保障基本的生活都談不上,究竟會否有人選擇安於、依賴這千多元的輔助金,而決定長期不工作?
福利到底會否養懶人?最直接是從數據入手:頂級學府MIT 以及哈佛的經濟學者於九月份公怖了他們對六個國家的福利政策所進行的研究。這六個國家包括洪都拉斯,摩洛哥,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尼加拉瓜和墨西哥,研究結果證明領取福利的人,其工作意欲並沒有因為福利援助而減低,這證明了福利並沒有使人變得懶惰。
最直接是從數據入手:頂級學府MIT 以及哈佛的經濟學者對六個國家的福利政策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結果證明領取福利的人,其工作意欲並沒有因為福利援助而減低。

 

迷思7:福利削弱傳統家庭觀念?

15288449_10154049807711129_4665336464966831041_o.jpg
首先我們要釐清所謂家庭觀念是指甚麼。如果是指家人之間互相幫助、照顧,其實是不會的。
首先,不少福利,例如公屋、學生資助、免稅額等,是以家庭為單位申請的,與其說他們削弱家庭觀念,倒不如說是鞏固家庭觀念。其次,即使部分福利不需以家庭為單位,比如長者生活津貼,家庭成員在金錢或服務以外仍然有無可取替的位置,如提供提供情感支援等等。
如果削弱家庭觀念是指家庭成員可在家庭以外找到支援而減少對家庭的依賴,福利也許對它有所削弱,但這其實是好事。假如傳統家庭由少數人(一般是輩分最高的男性)掌控權力決定經濟資源的分配,福利制度削弱它的權力,其實是減少了家庭內可能存在的壓迫。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