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敲打外資,遮掩走資

文:錢本立

在當下的中國,煽動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已是政府在面對危機時的保留節目。因為操作簡單,以至於各個機構——從外交部到共青團,都會像巴普洛夫的狗流口水一樣自然地祭出各種手段:搜尋「我們的國家和民族被侮辱/輕視/攻擊的證據」,如果沒有的話,就運用新聞傳播學的小伎倆將微不足道的小事誇大一下;將用煽動性字眼堆砌起來的檄文,借助被小心監控的新媒體工具,傳送給每個「愛國青年/中年/老年」,並消除反駁言論;只需少數安插在群眾中的「行動派」,就可以導演出義和團式的街頭表演,然後憑藉巨大人口基數中不可避免的愚蠢者,讓雪球越滾越大。

一切外交失敗都可以通過砸碎的日系汽車擋風玻璃和踩爛的韓國巧克力派來扳回一城;遍佈四周的「敵人們」會像風雨中搖晃的吊橋一樣讓你愛上身邊的黨和大大們;讓人們揮舞紅旗與名為「美帝」的風車大戰一場,他們或許就沒有多餘的精力為久不消散的霧霾和停滯不漲的工資而憤怒。

 

對於統治者來說,多麼美好。

 

但是,一波波的抵制活動,雖然看似是為了進行「愛國主義洗腦」,但恐怕也是為了掩飾一個更棘手的問題——外資撤離。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2016年外資在華固定資產投資額為1211.97億,對比2011年的3269.81億,下降了62.94%。

 

有官方估算,外資企業在華直接吸納就業人數為4500萬,如果算上與之有業務往來的中資企業,這個數字可能上億。

 

統治當局可不會真的因為「美帝及其僕從」的企業「滾出中國」而彈冠相慶,因為稅收的減少、失業人員的安置、退休工人的養老等,都是麻煩的問題。

aaaaaaa.png

 

2016年11月,索尼將其位於廣州的一家相機零件工廠出售給大陸企業歐菲光,引發上千人罷工。12月,美國硬碟巨頭希捷關閉其蘇州工廠,同樣引發員工抗議事件。

 

雖然這兩起事件以及上表列出的其他撤資事件尚未引發大的動盪,但如果演變成總體趨勢——涉及上千萬工人的大潮,那後果就嚴峻了。而且,並不是所有外資企業都能像索尼和希捷那樣給出足以息事寧人的遣散費——中小型企業也許會一走了之,留下掙扎的員工無人問津,比如珠三角眾多撤離的港臺資本。

 

那麼就有一種可能:統治當局希望通過抵制運動來把「撤資危機」變成「愛國主義勝利」。他們或許覺得,被裁員者在這種狂熱的社會氛圍下會因為害怕成為「義和團」的攻擊目標而放棄抗爭,民眾也會將經濟下滑認作「抗擊敵人」的必要代價而坦然接受。

 

但是,筆者樂觀地認為,民眾中愚蠢者和狂熱民族主義者(這二者應該高度重合)的比例並沒有高到無法挽回,而「愛國主義」的精神鴉片也遠不足以麻痹失業和經濟下滑帶來的痛苦。所以,當局的如意算盤恐怕終將落空。

發表迴響